Model 3

0

c.c.

轎車

3

車型

169.99 - 233.79

車款介紹

規格

配備

試車報告/相關報導

車系沿革

事件簿

展示中心

加入比較

張旭

撰文

15,642

2021

5月

31

為瞭解目前國內電動車車主、以及考慮購入電動車的消費者輪廓,U-CAR 社群發展部遂主動透過「2021 電動車選購大調查」,來瞭解網友們是否已購入電動車、對電動車究竟有什麼樣的疑慮、甚至是未來對電動新車與充電網的看法。而自 5 月中旬發動問卷後,截至 5 月底總計獲得高達 1,422 位網友熱情參與,甚至其中還有 1 成參與網友為電動車主,究竟大家怎麼看電動車?我們一起來瞭解吧!

  1. 問卷限時期間:2021 年 5 月 14 日下午 4 點 至 2021 年 5 月 28 日下午 4 點截止
  2. 成功收集問卷數:1,422 名網友參加
  3. 問卷收集方法:U-CAR 新聞內嵌問卷表單

Q1.回答網友輪廓有超過 1 成已是電動車車主

[U 指數 ] 第 1 題,U-CAR 為先瞭解回答問卷網友的大致輪廓,先行提問究竟回答問卷的比例當中,究竟有多少人已經是電動車車主?

結果問卷中有 12.8%的網友目前已經是電動車車主、比例約超過 1 成;但 87.2%目前不是電動車車主,此舉也代表此份電動車選購大調查的問卷輪廓,有包含目前部分已擁有電動車的車主,對於電動車車主、準電動車車主、甚至是有考慮購入電動車的讀者,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Q2. 有近 8 成網友考慮下一款車購買電動車

[U 指數 ] 第 2 題,U-CAR 接續詢問回填問卷的網友究竟下一款車會改購電動車嗎?而有鑑於前一題目前持有電動車的網友比例約 1 成,我們也可藉此窺探接下來國內電動車的占比是否還能再擴大。結果從問卷的結果來看,總計有 76.7%的網友會下一輛車會考慮購買電動車,等於未來電動車車主有很高的成長空間。從結果而論,下一輛欲購買電動車的網友過半、甚至高達近8成,也可成為各品牌後續加快腳步導入電動作品的參考。

Q3. 免加油、且充電費用成本較低成考慮購入電動車最重要因素

接著,我們進一步詢問究竟網友們購入電動車的最重要原因為何,這也等於探詢電動車對網友們最主要的誘因是哪項。從佔比來論,「免加油且充電費用成本相對較低(33.8%)」佔比最高、來到超過 3 成之譜;而排序第 2 的則為「電動車具備零排汙等環境友善因素(20.1%)」,畢竟早期部分電動車款還會在車身上打上「Zero Emission」零污染字樣,對駕駛自身的環境與降低日趨嚴重的空汙而言,電動車自身確實有這項優勢。

排序第 3 的則為「電動車加速反應直接(18.7%)」,這也成為 Tesla、Porsche 後續推出新世代電動車強調的優勢,社群網站時常見到高性能電動車與燃油車加速比拚後大幅勝出的畫面,足見除零排汙優勢外、這也成為未來電動車推展的誘因。而排第 4 的則為「目前國內尚免徵牌照稅與燃料稅(12.7%),原先部分車主擔心原訂 2022 年開始按馬力課牌照稅的條例,目前財政部急預告修法擬再延長 4 年至 2025 年底,稍稍緩解大馬力電動車被課稅的急迫性。「電動車車內外噪音低(7.6%)」則排第 5。

Q4. 電動車的效能續航優異與否、充電環境完善度,成為網友最關注的重點

第 4 題我們深入詢問網友們究竟最注重電動車的哪項特色,此題也特別開放複選,讓網友能夠將其購入電動車時評斷的因素全部納入。而這一題不外乎預期,網友們在各個電動車款間評估選購的要素,最著重的是「效能續航力:續航力、電耗耗能表現(69%)」,畢竟國內電動車目前的充電環境尚在逐步建置中,車輛充電的效率有待後續逐步提升,因此目前擁有高續航力、或者是電耗表現較佳的車款,自然能先行降低購入後的里程焦慮。

排名第 2 的則是「充電環境:充電接口規格與充電網普及度、快速充電功率(56%)」,畢竟除車輛自身的效能與續航力,電力補充的普及與否、快充支援功率速度,也攸關車主日常行駛或假日長途出遊的便利性,目前國內電動車快充功率最快者分別為 Tesla(最高 250kW)與 Porsche(最高 270kW),這兩個品牌各自的 Tesla V3 超充站、Porsche Turbo Charging 高速充電站也成為一大選購誘因。

排名第 3 為「保養與持有成本:售後回廠保養頻率少、保養週期可比燃油車長(46%)」,也成為購入電動車的優勢,不過各品牌電動車的售後保養費用,仍得端看各品牌的定位與車型,豪華品牌電動車的售後持有成本勢必還是較高。排名第 4 的則為「科技配備與輔助安全:OTA 遠端更新機能、駕駛輔助科技(36%)」,畢竟駕駛輔助與 OTA 機能為 Tesla 車款強調的特色,連帶的後續許多傳統車廠在推出電動新車時也對這方面多所著墨。

電力補充的普及與否、快充支援功率速度,也攸關車主日常行駛或假日長途出遊的便利性,目前國內電動車快充功率最快者分別為 Tesla(最高 250kW)與 Porsche(最高 270kW)。兩個品牌各自的 Tesla V3 超充站、Porsche Turbo Charging 高速充電站也成為一大選購誘因。

排第 5 為「傳輸性能與操控樂趣:動力輸出、四輪驅動、動態操控樂趣、車身重量(35%)」,這也成為 Tesla Model 3、Jaguar I-Pace、Porsche Taycan 等車強調的產品特色,不過如何透過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讓目前普遍超過 2 噸的電動車車重能有所降低,將是各品牌未來須面對的課題。

如何透過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讓目前普遍超過 2 噸的電動車車重能有所降低,將是各品牌未來須面對的課題。圖為 Porsche Taycan。

Q5. 國內消費者普遍希望有低於百萬、或 100 至 150 萬之間的電動車選擇

[U 指數 ] 第 5 題,我們詢問網友們對於電動車所設定的購車預算為何。其實參考「[ 選購指南 ]2021 年純電驅動新能源車」可見,目前國內在 2021 年內販售的共計有 11 款,品牌級距從一般級距到豪華等級都有,2020 年增加了 Audi e-tron / e-tron Sportback、CMC e-Veryca、Porsche Taycan。不過受限於各品牌策略、以及電動車在電池與充電網建置等成本較高等因素,國內市場上的電動車選項普遍仍以豪華品牌為多,甚至在未來 1 年內的電動期待新車來看,豪華品牌的布局更為積極。

但有趣的是,從結果而論,網友們普遍希望未來能有電動車產品的售價能低於 150 萬以下,選擇「100 萬至 150 萬(29.6%)」、「100 萬以下(29.5%)」的佔大宗,這也比較貼近目前一般品牌燃油車主流的購車價位,未來是否有更多一般品牌在這價格帶,透過逐步降低電池成本、提供出色的電動車選擇,將成為電動車能否擴大市佔的一大關鍵。

目前國內售價最為親民的電動乘用新車,乃是售價 149 萬元的第 2 代 Nissan Leaf。但受限產品世代較舊等因素,其市場表現仍未若 Tesla Model 3 一般出色。
Tesla Model 3 目前在國內的售價為 160.99~220.99 萬元,但若未來各品牌有推出 150 萬以下的新世代電動車作品,可望能更加擴大電動車在臺的市佔率。

當然以目前普遍購車選擇在 150 萬以上的豪華品牌電動車而言,「150 萬至 200 萬(16.3%)」也佔了一定的比例,而這個價格帶剛好是目前國內最暢銷電動車款 Tesla Model 3 的主力;Model 3 Performance 車款價格帶的「200 至 250 萬(9.8%)」也佔了約 1 成。目前國內電動車選擇最多的豪華中大型 SUV 價格帶「300 萬至 350 萬(3.6%)」、「350 萬至 400 萬(2.3%)」,則合計有近 6%,包含 Audi e-tron、Jaguar I-Pace、Mercedes-Benz EQC、Tesla Model X 的價格都落在這個區間。

價格帶落在 304 ~ 343 萬的 Audi e-tron、以及 318 ~ 357 萬的 e-tron Sportback,剛好與 Jaguar I-Pace、Mercedes-Benz EQC、Tesla Model X 等對手的主力價格帶相近,可見豪華中大型 SUV 是目前國內電動車選擇最為豐富的級距。

Q6. 逾 3 成消費者希望電動車最好有 500 至 600 公里以上的續航力

由於充電網的建置仍有待各品牌與第三方營運商完善,再加上快充支援功率也要車輛、以及充電樁科技含量持續精進,因此當 U-CAR 詢問「對於目前電動車公布的 WLTP 續航力表現,您認為大約多少才會吸引您購入?」時,有高達超過 3 成的網友希望電動車落在「500 公里至 600 公里(30.9%),如此表現也等於油箱約 50 公升、實際平均油耗落在每公升 12 公里的燃油車,也就是說網友們目前考慮購入的電動車,在續航力要能夠與目前傳統燃油車單桶油差不多里程的水準,才能夠降低目前充電環境較不便、所產生的「里程焦慮」。

其餘選項部分,則依序有含「400 公里至 500 公里(23.8%)」、「700 公里以上(19.8%)」,以及「600 公里至 700 公里(13.5%)」、「300 公里至 400 公里(10.7%)」,「300 公里以下(1.3%)」則僅有極少數的偏好度。

Q7/Q8/Q9. 疑慮來自續航力、快充功率不高、快充電網擴張速度不夠快

[U 指數 ] 的第 7、第 8、第 9 題,我們分別來問網友在選購電動車時前 3 名有疑慮的原因。在第 7 題、排序第 1 的疑慮中,有高達近 3 成的網友選擇「目前市售電動車續航里程仍有不足(27.9%)」,而這也反應著網友在購車前對各車廠標示的續航里程有所存疑、或者在購車後也擔心發生「里程焦慮」的考量;第 7 題中不可忽視的選項還有「先前社區/公司安裝充電樁面臨阻力(16.9%)」,這也變成許多住在都會區公寓或集合式社區車主會面臨的課題,但這部分因近期有立委提案修訂「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並已通過一讀,表示社區不得再以安全性、電力負載不足等理由拒絕裝設充電樁,等於目前這部分的阻力、未來可期望透過完成修法來解套。

而第 2 名疑慮排序最高的是「快充站不足、部分品牌快充網路尚未環島或涵蓋東部(22.0%)」,而這個選項可說是與第 3 名「快充站普及速度未及新車成長數量」有著相關聯,畢竟國內的電動車市場仍在發展中,快充站的多寡除了影響整體購車後的體驗外,也攸關後續電動車市場規模是否能再成長與持續擴張。但目前就算是品牌自有快充站最多的 Tesla、全臺也只有開放 26 座超充站,而且 26 座超充站中採用 V3(最高 250kW)的站點仍不是大宗、主要仍為 V2 超充站(最高 120kW),相較 Tesla 在 2020 年售出 5,800 輛的規模、甚至先前 Tesla 也有一定的保有量,就算 Tesla 預計在 2021 年底達成環臺 38 座超充站的目標,可能仍也供不應求。而目前在東部設有快充站的品牌,也僅有 Tesla 與 Porsche,其他品牌是否會加速東部充電站、或透過與第三方營運商合作來補齊,將是一大焦點。

雖然「部分品牌快充功率不高、充至 80%快充時間仍不夠短」這個選項並非這 3 題中疑慮的首位,但其在後續兩題中皆有超過 10%的指名度,部分品牌快充功率沒超過 100kW、是許多品牌早期推出電動產品的設定,目前已有部分品牌朝向快充超過 200kW、甚至以 800V 電壓架構帶來更高的快充功率,以目前 Tesla Model 3 為例若用充至 80%需時 21 分鐘,Porsche Taycan 也強調以 270kW 功率下、5%充至 80%僅需 22.5 分鐘,但這些目前仍比不上燃油車加油的速度,如何讓充電時間再縮短、勢必成為各品牌未來的發展目標。

其餘選項有包含「國內未有強制規範電動車專用停車位、油車偶有占用情形」、「電動車對國內電力負荷的影響」、「快充站功率與站體維護水準不一」、「機械停車位安裝充電樁較不易」、「電動車車重較重、偶有遇到機械停車場限重問題」、「對於電動車的動態特性仍不習慣」都是目前電動車目前在過內面臨的課題與挑戰。

Q10. 近 9 成網友支持修訂「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減少安樁充電樁阻力

誠如前面所提,近期民進黨立委趙天麟等人提案修訂「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主要就是針對電動車車主若要在自家大樓停車場裝設充電樁,管委會及區分所有權人,不得再以安全性、電力負載不足等理由拒絕裝設,目前已經一讀通過,U-CAR 進一步詢問網友們支持這項法案的修訂嗎?結果有高達近 9 成、約 88.9%的網友支持這項「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修法的通過,可見確實有人實際上在購買、或考慮購入電動車時碰到這項阻力,修法通過後將是電動車市場發展的一大助力。

Q11. 目前有超過 6 成網友在家充電、使用公共慢充或 DC 快充也占一定比例

承上一題有關充電環境阻力的議題,我們接著來瞭解網友們目前主要使用的充電方式,提供的選項則有「家中 AC 慢充」、「公共 AC 慢充充電樁(如停車場月租等)」、「公司裝設 AC 慢充充電樁」、「DC 直流快充站」等。

其中目前網友輪廓中最為主流的充電方式為「家中 AC 慢充」、約有 60.8%,可見目前國內大部分擁有電動車的車主、仍舊有克服相關阻力並在家中安裝充電樁。不過有趣的是,排名第 2 名的是「DC 直流快充站(18%)」,這也代表著可能部分電動車車主是主要依賴超充站、快充站,家中的 AC 慢充較少使用,甚至也可能家中並沒有充電樁、完全倚靠 DC 直流快充站來補充車輛電力。排名第 3 的則是「公共 AC 慢充充電樁(16.9%)」,這樣的使用情境也與全臺建置超過 1,000 支充電槍不謀而合,但實際使用上仍可能面臨設備維護不足或油車占用車位等因素干擾。而「公司裝設 AC 慢充充電樁」則僅占 4.3%。

Q12. Tesla 品牌偏好度近 5 成,Porsche、Audi、M-Benz 各有吸引力

[U 指數 ] 第 12 題,U-CAR 詢問就國內有販售電動車的品牌而言,網友們目前最偏好的品牌究竟為何者?結果其實與目前國內電動車的銷售情況大致類似,誕生之初就純粹以電動車為目標的 Tesla 品牌、以 49.8%的指名度拔得頭籌,這除了與其提供 Model 3、Model X、Model S 等豐富產品線有關外,也和其在駕駛輔助、快充功率、快充電網建置的著墨有所關聯。

但實際上傳統品牌也並非沒有後來者居上的氣勢,以 Volkswagen 集團的「Porsche(13.9%)」、「Audi(11%)」為例,兩品牌各自在 2020 年底上市了 Porsche Taycan、Audi e-tron / e-tron Sportback 車系,在銷量上雖然仍未敵 Model 3,但幾乎每個月都有穩定雙位數的月銷量,表現算是不俗。而目前國內僅販售 EQC 單一車型的「Mercedes-Benz(9.1%)」也有近 1 成的偏好度,未來在 EQS、EQE、EQA、EQB 等作品的導入下,戰力可望更加提升。而國內最早經營電動車的豪華品牌「BMW i(7%)」雖然偏好度不如對手,但 2021 年底可望導入 iX 與 i4 等作品,亦有機會扳回一城。各自擁有 Leaf 與 I-Pace 單一車系的 Nisssan、Jaguar,則各有 5.9%、2.5%的偏好度。

Q13. 近 7 成網友支持延續免徵電動車燃料費

國內政府早期為推廣並提高電動車市占率,除前述所提的牌照稅免徵外、就連燃料費電動車同樣也是免予徵收。但隨著國內近期供電吃緊,再加上燃油車燃料費是否能改為隨油徵收等議題,陸陸續續連帶讓電動車是否維持免徵燃料費政策掀起討論。

因此 U-CAR 也詢問網友對於電動車是否要徵收燃料費、以及希望採取何種徵收方式,其中最後有高達約 67.5%、近 7 成的網友認為「應當仍持續推廣免徵燃料費、以擴大電動車市占率」,畢竟雖然電動車市場在近 2 年大幅成長,但就規模而言尚非購車級距主流,在國內跟進全球逐步朝向禁售燃油車的節奏下,現階段免徵電動車燃料費仍獲得大部分支持。不過「依據車輛使用里程徵收(24.3%)」也有一定的指名度,這也與目前政府研議燃油車可行的燃料稅更動政策不謀而合。「依據全車重量徵收(8%)」亦有部分網友支持,不過電動車普遍都應裝載重量較重的大電池組,若改重量徵收、會成為部分中大型電動車的一大劣勢。

最近瀏覽車型

Tesla
加入比較
Model 3
169.99-233.79

比較清單

開始比較

取消比較